初中語文《春》說課稿及教學教案
時間:2020-06-16 11:04:41 來源:達達文檔網 本文已影響 人

初中語文《春》說課稿模板
說課就是教師口頭表述具體課題的教學設想及其理論依據,也就是授課教師在備課的基礎上,面對同行或教研人員,講述自己的 教學設計,然后由聽者評說,達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種教學研究和師資培訓的活動。所以說課稿本身沒有太多要求,更多的是對說課者在口述過程中的思路和條理要求比較更多一些。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一、說教材
《春》是朱自清的一篇優美的散文。從文章的字句中,我們可以感受到語言的美所展現的大自然中的美?!洞骸肥菍懢笆闱樯⑽闹械木?,作者以清新優美的語言引導人們去欣賞春回大地、生機勃發的動人景象,贊美春的活力帶給人以希望和力量,激勵人們抓緊春光努力工作、熱愛人生。根據新《課標》提倡的“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維一體的教學理念,我確定了以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僦R和能力: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感知文章內容,理清文章思路。領悟并欣賞作品準確生動、清新優美的語言。
?、谶^程和方法:本課主要采用朗讀法、啟發式、提問法、解疑法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的學習。
?、矍楦袘B度和價值觀: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熱愛一切美好事物的感情。
而第一課時的教學重點在于讀課文,要求讀出感情,用聲音來塑造春天的形象,傳達內心的感受。教學難點是弄懂作者描寫春天的語言的內在含義,感悟作者筆下的春景。
二、說學情學法
初一的學生已經學習過抒情散文,但具體的學習全篇都是寫景的抒情散文還是第一次。因此要引導學生懂得寫景要抓住景物特征,還要運用準確生動的語言。努力通過本課,做到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通過停頓的長短、讀音的輕重、語速的快慢和語調的抑揚來傳達內心感受。
古今中外寫春的作品很多。課前布置學生去搜集關于春的詩文,以開拓視野,拓展思路,增加知識積累。在上課時要求學生從課文出發,采用邊看、邊問、邊想、邊讀??矗嚎凑n文,從中發現問題。問:提問指出問題。想:思考并回答教師設置的問題。讀:讀順,讀流暢,讀出感情。
三、說教學方法
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一篇好文章是讀出來的,因此,將各種方式的讀貫穿于整個課堂,讓學生在讀中學、學中悟。通過朗讀自主學習享受美的愉悅,提高審美能力。過去,不知多少人讀過《春》,讀了多少年,但讀過后有些人只能隱隱約約的記住幾個詞句,而有些人讀過,那一片春色再也無法從記憶中抹去。兩種不同的閱讀結果,主要取決于讀的方法?!洞骸愤@樣的名篇,如果仍然是教師講,學生聽,那么學生永遠無法領略到《春》的意蘊悠長的美。所以,我多次讓學生朗讀課文,讀順,讀熟,并有感情的朗讀。讓學生感受欣賞春天的美。
四、說教學過程
我設定一下環節
環節1.導入新課。首先問學生喜不喜歡春天。學生無非回答兩種答案,喜歡或者不喜歡。喜歡春天的人占大多數。因為春天充滿了生機活力,給人以努力的力量。每當春天到來人們總情不自禁的抒發自己內心的喜愛之情,特別是古人寫下了許多贊美春天的詩文曲賦。課前布置學生去積累搜集有關春的古詩文,了解古人對春的感受。接下來看看今人是怎么贊美春天的,引導學生進入新課,朱自清的著名抒情散文《春》。
環節2.走進作者。學習課文之前簡單的介紹作者,讓學生對朱自清有初步的了解。
環節3.課題解說。解說作者寫《春》的寫作背景。知道作者為什么寫下這篇精品散文。不僅僅是為了贊美春天,而賦予它新的內涵-----渴望一個新的社會的出現。也表現了他熱愛春天、憧憬未來的欣喜之情。
環節4.研讀課文
(1)教師示范朗讀。由我示范朗讀,讀出感情,先帶領學生從感官上感受春天,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2)熟悉字詞,正音解字。并把生字詞板書在黑板上,請學生上臺標注讀音,加深印象。為學生閱讀文本掃清了障礙,也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的特征。
(3)學生自由朗讀。請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進一步把握作者的熱愛之情。并給學生提示這篇課文的感情基調是充滿喜悅和希望的。語調是輕柔、緩慢、語句清晰、自然。要把握好重音、停頓、速度、抑揚等。
(4)理清文路。請學生站起來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來個朗讀接龍,一段由一位同學朗讀。學生讀一段老師簡單的講解這一段的大意。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個簡單的了解。講解完之后根據大意給課文劃分層次,分為三個部分。從盼春到繪春再到贊春。課文也描寫了五副春景圖,由學生在課文中找出。新課標對學生閱讀的要求是: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此環節力圖將學生置于閱讀的主體地位,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出發點,學生邊讀邊思考,在聽讀中理清思路,鍛煉學生的聽說讀和概括能力,解決教學重點。
(5)再讀,深入探究課文。請學生自由快速的朗讀一遍課文,找出自己不懂的句子并舉手發言。提問后老師一一給以解疑。老師在解答時學生也可思考問題。在解答完全部同學的疑問后老師反問學生問題,問學生作者把春天當作是娃娃、小姑娘、健壯的青年,你最喜歡的是什么?并說說理由。學生可以根據課文的關鍵字詞句來著重突出自己的感受和領悟。
(6)齊聲朗讀課文。最后請學生齊聲朗讀一遍課文。加深對文中形象而生動的句子的理解,同時要用明快的節奏,讀出熱愛贊美的感情。
初中語文《春》教案設計模板
教材分析:
《春》是燴炙人口的頌春名篇,出自著名散文家朱自清之手。本文按作者感情的發展順序,可分為盼春、繪春、迎春、贊春四個部分。課文的語言極富個性,全文幾乎全是對稱的或排比的短語、短句。而且還大量地運用了疊詞,結構勻稱、音韻和諧,節奏輕盈、活潑,充滿了青春的活力,是指導學生欣賞語言,感悟寫法、感情朗讀的上好之作。
設計理念:
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指導教學,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對教學資源綜合開發和巧妙整合,努力體現“大語文”教學觀。
教學流程:
一、歌曲導入,激發情感。
1、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學生欣賞。
2、師:冬天已經過去,春天正悄悄地向我們走來?;t柳綠,萬象更新,春天展現在你眼前的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呢?(學生自由描述)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來學習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名作《春》,看看作者是如何把大好的春天描寫下來的。
二、讀題生疑,讀文解疑。
1、學生齊讀課題,提出趕興趣的問題。如課文描寫了春天的哪些景物?作者采用了什么樣的方法把春天的美景描繪下來的?
2、學生帶著問題自由朗讀課文,并自己解決問題。
3、按課文后提綱理清課文層次:盼春、繪春、迎春、贊春 。
三.教師設疑,學習“盼春”。
1、指名朗讀“盼春”。
2、教師設疑:這一部分,作者采用了什么樣的方發來描寫的?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3、學生思考,自由發言,教師歸納:
(1)采用了重疊的句式:“盼望著,盼望著”
(2)采用了擬人的手法:“春天的腳步近了”
(3)采用了排比的手法:“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4)運用了豐富的詞語:“欣欣然,朗潤”
(5)這樣寫的好處:讓讀者仿佛聽到了春天由遠而近的腳步聲,把春天寫活了。
3、指導朗讀
四.合作學習,感悟“繪春”
1、教師設疑:①自由朗讀,思考作者描繪了春天的哪些景物?②按學習“盼春”的方法分組學習“繪春”,體會語言描寫特點
2、討論交流。
春草:(1)重點指導“坐著、躺著……捉幾回迷藏”是來寫什么的?(寫人)這一段是寫春草,為什么還要寫人?(從側面展示春草的生機和可愛)
(2)用“我愛春草,因為春天的小草_________”的句式說話。
(3)回憶古詩中有哪一首是專門來贊美小草的?(《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春花:(1)作者除了運用擬人、比喻、排比的手法外,還采用了什么方法描寫春花呢?(討論回答,得出結論:感官)
(2)指導品析:“紅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視覺)?;ɡ飵е鹞秲?味覺),閉了眼,樹上仿佛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聯想),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鬧著(聽覺)。
(3)用“我愛春花,因為春天的花兒____”的句式說話。
(4)回憶古詩中哪一首詩描寫了春花。(《游園不值》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春風:(1)誰能說出“吹面不寒楊柳風”的前一句?(《絕句》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2)風是無形、無味、無色,難以捉摸的,作者又是如何描寫它的呢?學生匯報交流。
(3)重點指導:作者在寫風時動用了哪些感官?(觸覺、嗅覺、聽覺)
(4)用“我愛春風,因為春天的風___”的句式說話。
(5)你還知道有關描寫春風的詩句嗎?(《詠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春雨:(1)春雨沒有春花的艷麗,也沒有春風的輕柔,但在作者筆下,它卻別有一番迷人的風韻,看看作者是怎樣觀察春雨的?(由近及遠,由個體到整體)
(2)作者除了寫出了春雨的美以外,還寫出了春雨的什么?(質樸、無私)
(3)用“我愛春雨,因為春天的雨____”的句式說話。
(4)誰能說出一首描寫春雨的古詩。(《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五.自主學習,感悟“迎春”
1、學生自由朗讀,談談讀后的收獲。
2、教師設疑:春天到了,花、草、風、雨都有各自的季節特點,人們有什么變化嗎?(學生自由發言,如衣著、精神面貌)
3、指導“一年之季在于春”是句格言,誰能說出它的下句。(一生之計在于勤)請學生說出幾句珍惜時間的格言。(如“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六.音樂結尾,深化情感
1、教師領讀“贊春”。
2、品讀賞析:作者用了三個比喻句是對春的特點的高度概括,也是作者獻給春天的一首贊歌,學生體會作者把春天比作娃娃、小姑娘、青年的好處。
3、面對美麗的春景,你想怎樣贊美它?(可以說一段話,可以誦一首詩,也可以唱一支歌)
4、配樂全班齊讀課文。
5、播放音樂《春之聲》,結束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