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應急管理局2022年工作總結及2023年工作思路
時間:2022-11-10 13:08:30 來源:達達文檔網 本文已影響 人
區應急管理局2022年工作總結及2023年工作思路
區應急管理局主動對接省、市應急管理部門,發揚“見紅旗就扛、見第一就爭”的沖鋒精神,積極爭取試點,以下是達達文檔網分享的內容,歡迎閱讀與借鑒。
2022年,區應急管理局緊緊圍繞省、市應急管理工作部署和區委區政府的戰略要求,突出抓好安全生產監管、自然災害防控、應急能力提升、執法力度強化等中心工作,精準施策,把舵定向。1-9月,全區各類生產安全起數、亡人數同比前三年平均數分別下降72.4%和82.4%。汛期共啟動防汛IV級應急響應3次,啟動防汛Ⅲ級應急響應2次,順利完成梅汛期3輪降雨防御工作。
一、試點工作開展情況
2022年,xx區應急管理局主動對接省、市應急管理部門,發揚“見紅旗就扛、見第一就爭”的沖鋒精神,積極爭取試點,承擔省級試點任務2項,市級試點任務2項,承辦市級演練4場。
一是破題應急資源全生命周期管理。創新迭代城市大腦-應急指揮平臺,建設xx區應急資源動態管理應用,實行區長領銜、周研究、月匯報,全力推進應用開發。目前已在浙政釘和門戶網站上線,實現資源優化一鍵調度、風險預警高效聯動、重點物資動態追蹤等功能。錄入308支救援隊伍、4611名救援人員、327個應急物資倉庫、247499件應急物資、263個避災安置場所等應急資源,記錄隊伍擅長方向以及隊員擅長能力,實現對救援力量的精準調度;在發電機、水泵、衛星電話、無人機等重要設備上安裝定位芯片,對重點物資設備進行實時定位。
二是做好自然災害風險普查后半篇文章。開發自然災害綜合風險防控應用,實現區、鄉、村3級災害風險預報共享與應急指揮聯動機制。結合現有平臺的預警模塊和數字任務體系,為不同的風險等級制定不同的任務預警規則,一旦出現預警,平臺將自動下發任務給基層。利用REN引擎技術,根據建筑、人口等承災體的災害損失估計,進行風險等級評定,提前對未來一段時間內臺風洪澇災害等產生的綜合風險進行精準研判。5月30日,xx衛視《新聞深一度》欄目播出《xx:多地遇強降雨“人防+技防”筑牢防汛安全線》,關注xx區在2022年5月28日至5月30日的一輪強降雨中,利用可視化指揮調度系統,通過5G圖傳技術,實現防汛指揮中心與巡查現場信息實時傳輸,大幅提升了防汛能力和應急處置能力。臺風“梅花”防御期間,各鄉鎮(街道)基層責任人全部進崗到位,落實防御措施,超前防范安排易發區多發區群眾轉移工作,特別是對留守兒童、孤寡老人等行動不便人員落實“一戶一策”盯緊盯實,累計投入一線人員3380人次,共轉移群眾1115人,其中地質災害466人,小流域山洪194人,危舊房170人,在建工地285人。
三是借力突破社區應急體系改革瓶頸。強化黨建引領,將社區應急體系改革與“上統下分、強街優社”改革專項工作有機融合,將應急突擊隊建立、應急物資配備、數字化改革等重點工作融入平戰一體基層治理機制,優化工作推進效率。成立xx區應急管理局現代社區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局黨委書記、局長任組長,各班子成員任副組長。制定《社區應急體系改革專項工作方案》和改革作戰圖,“晾曬推進”,實行“無量化不工作”。系統推進應急管理業務工作與現代社區建設融合,提高工作推進效率。結合xx實際,分山區、平原制定“多案合一”應急預案手冊,指導鄉、村兩級精準履職,其模板在全市推廣。全面建立以網格為基本單元的社區應急管理組織架構,建立村(社區)應急突擊隊275支,3649人,組織培訓14場次,宣傳活動10余場,覆蓋群眾4萬余人。
四是打造區級綜合應急救援隊伍建設。按照“組織融合、資源融合、發展融合”三融的總體思路,以黨建+業務深度融合,探索縣級綜合應急救援隊伍建設新模式。集合了消防救援大隊、專業應急救援隊伍、社會應急力量救援隊伍、專家團隊等20余支力量,整合形成了應急尖刀隊、水上綜合應急隊、通訊保障應急隊、電力保障應急隊、道路暢通應急隊、森林衛士應急隊、綜合應急處突隊、數字指揮應急隊、智庫應急專家隊和災后重建保障隊10支應急救援聯盟隊,并細化各聯盟隊伍的職責。
二、重點工作完成情況
?。ㄒ唬┚o盯大局,把穩安全基本盤一是構建體系,深入“除險保安”。成立“除險保安”領導小組及工作專班,實行區委書記、區長雙領導“掛帥”制,以“8431”模式深入推進專班運行、機制運作、檢查覆蓋,固化工作體系。常態化檢查中,累計出動檢查人員56078人次,檢查各類生產經營單位38220家次,發現問題隱患7873項,完成整改7481項,整改率95%。下發“除險保安”指揮長令15份、督辦單1份、安全生產事項交辦單10份,共交辦問題隱患405個,已完成整改404個。聯合區紀委開展除險保安“百日攻堅”大督查,組織5個督導組全面下沉,累計出動檢查人員7000余人次,有力推進隱患大起底大清零。全省除險保安工作評價指數8期晾曬排名,我區均位于全省中上游,其中第1期、第7期分別位列全省第4、第5位。1-7月全市平安指數考核,我區生產安全工作指數98.21,位列全市第1。二是黨建引領,深化清單應用。積極構建定期上報、晉級審查評分和考核、通報機制,明確重大安全生產問題清單準入標準、提升報送質量、及時閉環銷號,深入推進清單應用,著力實現“整改一個問題”到“治理一方領域”的躍遷。1-9月,累計主動上報清單問題27項,其中省級發布1項,市級發布7項,區級發布27項,目前完成銷號整改15項,12項計劃10月底前完成整改;結合“除險保安”專項工作,共梳理上傳全量問題庫310項,現已全部完成整改。1-8月份,全區“重大安全生產問題清單”各期指數穩居全省上游,其中一季度指數位列全省30、全市第1。三是瞄準短板,清單化抓落實。梳理全區安全生產和防汛防臺抗旱工作“三張清單”共46項,逐一明確責任人、責任單位和完成時限,在《今日xx》公布,實行任務進度“每周通報”和定期督查。截至目前,已完成34項,長期執行9項。圍繞“除險保安百日攻堅行動”,明確“重點任務清單”共120項工作任務,建立周統、月通報制度,截至目前已完成57項。四是奮進三年行動計劃收官戰。xx區第二輪安全生產綜合治理三年行動計劃3個專題、8個專項共計405項工作任務。胡余仙區長在8月份、9月份召開的全區安全生產大會作專題研究部署。截至目前,2022年任務總數完成率95.5%,三年任務完成率99.3%。五是全面推進全覆蓋責任體系建設,細化梳理安委會、專委會、行業部門安全生產工作組織架構和“區、鄉、村、企業”四級安全生產履職人員責任清單和履職清單,9月開始,全面開展線上動態履職,截至目前,各級安全責任人30天在線使用率88.44%。
?。ǘ┚劢怪鳂I,強化企業安全監管一是多點發力,壓實企業主體責任。組織企業負責人、安全員參加安全生產電視電話會議4次,組織高危行業監管例會3次,組織涉有限空間企業“四類人員”開展專項培訓6次,參與培訓264人。邀請省級?;?、礦山專家33人次對高危企業安全生產現狀進行“全面體檢”,對重點崗位、關鍵環節進行“地毯式”檢查、“全覆蓋”搜尋。在24小時對所有?;a、帶儲存經營企業實現全覆蓋在線監測的基礎上,新增31家加油站、非煤礦山企業。二是“互聯網+監管”,深入推進剛性執法。設定“班子執法日”,局領導每周至少一天帶隊下企業、下基層開展執法檢查;開展全員執法,并以科室為單位每周執法情況進行曬拼創;圍繞區委、區政府中心工作,對白龍橋水電十二局區塊低小散企業、低效工業用地整治區塊開展重點執法檢查。1-9月,共檢查企業336余家次,立案處罰201起,處罰金額213.4萬余元,較x年同期分別上升1335.7%和351.2%,移送公安機關處理2人(其中事故前行刑銜接1人)。三是聚焦重點,優化社會化服務模式。建立11個安全生產體檢站,對全區1363家企業按照“分區域、分級別、網格化”原則,實施安全風險差異化動態管控,繪制“紅橙黃藍”四色圖,建立“一企一檔”。通過“每月一培訓、年中一比武、年底一考核”打造安全生產體檢站“xx樣板”,指導企業建立健全主體責任落實、安全教育培訓、應急救援演練、現場管理、設備管理等基礎性工作,1-9月份累計指導企業自查隱患總數15959條,機構檢查隱患總數21521條,實現整改率98%。四是數字賦能,提升安全生產效能。全力推進?;啡芷诎踩诰€系統、工業企業安全在線系統、重大危險源監管系統運行,通過系統抓牢企業風險研判、安全準入、監測預警、事故隱患、非法違法等情況,工業企業安全在線平臺覆蓋企業1363家。1-9月份累計發現隱患總數48064條,其中企業自查隱患總數15959條,政府檢查隱患總數10584條,機構檢查隱患總數21521條,已整改47242條,整改率98%。五是項目推進,專項整治有成效。建立應急管理局、鄉鎮(街道)、第三方組成的項目組,對粉塵涉爆作業、高溫熔融作業、有限空間作業、液氨制冷和醫藥化工類企業等四個重點領域開展項目化的專項整治,目前已完成有限空間專項整治,完成有限空間企業專項培訓,同步提升責任人隱患排查水平和企業自行整改能力。六是優化手段,提升企業素質。針對企業本質安全水平普遍不高問題,組織婺安有我“周末安全加油站”開放式學堂,根據企業需求“訂單式”制定培訓課程,邀請各級專家授課,第一批組織全區規上企業參訓,以龍頭效應示范引領企業凝聚安全意識,提高監管水平。
?。ㄈ┚C合防范,筑牢防災減災基石一是統籌牽引,全力開展汛前準備。落實基層防汛責任人3143名,更新村級防汛形勢圖273張,錄入地質災害風險防范區受影響人員715人,小流域山洪受影響人員2758人,對84個小流域山洪重點村、7處地質災害點、290處地質災害風險防范區落實“一點一策”,確定“一對一”的轉移責任人。組織區、鄉、村三級責任人培訓14場次,700余人。二是靠前備戰,理順防災救災體系。開展基層防汛防臺體系標準化建設,系統梳理區、鄉、村三級任務清單,統籌全區情況科學選取3個示范鄉鎮(街道)、6個村(社區),目前各鄉鎮(街道)已基本完成鄉級建設任務,已完成區級驗收并將驗收結果反饋至各鄉鎮(街道),修改完善鄉、村兩級建設內容,印發鄉級基層防汛知識讀本450本,村級基層防汛知識讀本2720本。計劃11月通過市級驗收,12月初通過省級驗收,進一步鞏固提升極端情況下“鄉自為戰、村自為戰”能力。三是實戰檢驗,打贏臺風防御戰。9月中旬,臺風“梅花”直面xx而來,13日19時,區防指啟動防臺風IⅢ級應急響應,xx區鄉、村兩級責任人全面進崗,按照“多案合一”應急預案手冊精準履職。社區應急領導小組組長統籌,以“八張風險清單”為基礎,組織鄉、村防汛責任人和網格員按照全面開展隱患排查,通過社區應急體系改革建立的村(社區)應急突擊隊275支,3649名隊員全部集結待命,按照防汛防臺應急處置卡實現力量前置,確保第一時間開展搶險救災。臺風影響期間,全區累計發送短信3萬條,307個應急廣播終端、524個應急大喇叭滾動播放防臺風預警提示18條次,轉移危險區域人員948人,切實發揮了基層最小作戰單元的實戰作用,實現本次防臺過程“不死人”的防汛工作總目標。四是聚焦民生,保障群眾用水。7月以來,xx區降水總體偏少,氣溫較常年同期異常偏高,8月14日,xx城區(金華國家氣象觀測站)最高氣溫42℃,創歷史新高。為做好抗旱保供水工作,我區加強監測預警預報,積極協調實施人工增雨作業,及時發布旱情預警,密切關注土壤墑情及發展趨勢,科學調配水源,提前謀劃建設應急水源和安排臨時措施,細化完善“一地一策、一庫一策、一廠一策”把保障居民生活用水放在第一位,科學安排用水。應急管理局、住建局、消防救援大隊根據旱情發展,制定運水工作方案,落實運水隊伍,共同做好缺水地區的應急送水工作。7月以來,累計送水21車次,送水199噸。五是防范為先,遏制森林火災。以專項行動領導小組為基礎,聯合公安、農業農村、應急管理、消防等部門多次開展森林防滅火專項督查,對鄉鎮(街道)的部署落實情況、宣傳氛圍營造、火源管控巡護、裝備保養補充、值班信息報送等情況開展全面檢查。分別在8月中旬和9月底發布禁火令,要求加大巡護頻度,特別是重點、高風險林區增設檢查點,把火源堵在山下林外,嚴防森林火災的發生,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印發《關于切實做好清明期間森林防滅火工作的通知》《關于夏季森林防滅火工作督查情況的通報》等文件,通報森林防滅火案例。9月為所有義務森林消防員續保人身意外傷害險,調動義務森林消防隊員積極性,免除其后顧之憂。10月,派出兩支區級義務森林消防隊伍(羅店鎮、蔣堂鎮)支援永康市森林火災撲救工作。
?。ㄋ模╂陌灿形?,提升全民安全素養一是實戰導向,全要素演練提升應急能力。承辦市級演練4場,較去年同期(2場)增長100%,在人民網、xx工人日報、中國發展網、金華日報等多家主流媒體報道。深入開展“每月一練”,累計組織開展區級應急拉(演)練6次,參練隊伍54支次,參練人數440余人次,使用裝備510件次,進一步提升多兵種、多災情搶險救援實戰水平。組織各鄉鎮(街道)因地制宜開展演練15場次,參演1336人。其中,5月11日晚,采用“不打招呼、不作預演”的形式,首次開展全覆蓋的夜間人員轉移演練,全區基層防汛責任人、網格員全員進崗,組織山洪災害易發區、危舊房、地質災害風險區、低洼內澇區等各類受影響群眾開展轉移。二是拓寬載體,加強宣傳影響力。聯合區公安分局、區城投集團建立“匠心筑城、婺安有我”黨建聯盟,排摸全區應急力量,整合成立10支隊伍,統籌核心隊員近500人,不斷激發應急救援新活力。“5.12”防災減災周期間,制作宣傳展板17塊,發放宣傳資料2000余份,覆蓋人數4.5萬。在第21個全國“安全生產月”,突破慣例,打造“線上+線下”聯動宣傳模式,部門聯動、群眾互動,通過“xx應急”公眾號、線上掃碼答題、舉辦知識培訓講座、開設現場咨詢等多種形式擴大宣傳面,以問題解答、現場示范、實戰模擬等趣味形式普及專業安全知識,累計吸引群眾4萬余人。三是媒體發聲,唱響應急旋律。通過活動造勢、聯動兄弟單位等形式,豐富公眾號多樣性,累計發文467篇,其中閱讀量最高為2829次,較x年最高(2041次)增長38.61%;閱讀量200次以上的文章102篇,較x年(29篇)增長251.72%。省級及以上媒體發布16次,其中xx衛視2次;市級媒體發布22次,其中金華電視臺2次。
三、2023年工作思路
一是統籌兼顧除險保安大局。深化除險保安。發揮安委會牽頭抓總、專委會專業統籌作用,常態運行除險保安工作機制,深化除險保安;依托“工業企業安全在線”、“?;啡芷诎踩诰€”等平臺,每月對2200余家平臺入庫單位主體自查、鄉鎮及部門檢查全覆蓋,推進隱患整改率達到100%。同時舉一反三,推動各行業領域隱患排查整治。深化清單應用。發揮重大安全生產問題清單作用,進一步提升問題主動發現率,加快整治閉環銷號,爭創省市示范案例,貢獻更多xx經驗。完善責任體系建設。常態開展線上動態履職,要求各級責任人每月10日、20日前要實名登錄系統各1次,并錄入履職詳情,確保30天在線使用率100%。二是牢牢守住安全生產底線。全面推進隱患排查整治。綜合利用好安全生產體檢站、專家服務、線上視頻監管、數字化平臺等手段,建立區、鄉、村三級網格體系,壓實基層責任,全面開展安全生產大排查大整治。構建綜合風險管控體系。進一步加強風險識別、風險評估和風險動態管理,強化專業會商研判,制定風險管控清單,完善綜合預警和發布機制。項目化開展專項治理行動。針對?;?、有限空間、涉爆粉塵等重點領域,做好專項整治驗收和成果應用的后半篇文章,有效解決監管人員不足、專業技術薄弱問題。強化精準治理、源頭治理、系統治理、協同治理,全面改善轄區企業的安全條件和本質安全水平。三是打造高效應急管理體系。加快數字化改革在應急領域的實戰應用,通過應急資源動態管理應用的系列迭代和自然災害風險普查成果應用的建成,在應急演練、備戰和搶險救災中不斷磨合,提升應急救援能力。持續完善基層應急管理組織。指導鄉鎮(街道)配齊應急和消防管理中心人員,爭取不小于100平方米的辦公場地,配齊執法專用裝備和應急物資裝備,同時實現社區應急體系改革成果全覆蓋,延伸應急管理的基層觸角,強化末端管理。優化區、鄉、村三級應急隊伍。健全物資保障體系和應急救援體系,通過聯訓聯練,提升區級綜合應急救援隊伍的實戰水平,各鄉鎮(街道)組建1支30人以上的應急隊伍,持續開展“每月一練”,積極組織開展森林義務消防隊業務、應急技能的培訓和訓練。四是提升全民安全素養。全面推進企業員工安全大培訓。完成加工制造類小微企業主要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重點崗位人員及危險性較高企業、高危行業企業從業人員安全技能提升培訓全覆蓋。加強安全培訓執法檢查,堅持“逢查必考”,推進企業安全教育培訓主體責任落實到位。繼續推進應急宣教陣地建設。推進應急宣教體驗館建設工作,完善運維機制,建管并重,發揮體驗館作用。深入推進安全宣傳“五進”工作。以“安全生產月”、“安全生產萬里行”等全年重大活動節點為主線,有內容、有深度,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式推進“五進”工作,推進安全理念深入人心、全民安全素養大力提升。